刺槐萌蘖性强,根系发达,具根瘤,有一定的抗旱、抗盐碱的能力,
是华北、西北地区优良的保持水土、防风固沙、改良土壤和四旁绿化树种。
营造刺槐林要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培育目的选择造林地。营造用材林时,多选择土层中厚的山地、平原细沙地、黄土高原的梁峁坡地和沟谷坡地,营造期限一般需要l5~30年;如果营造速生用材林,要选择坡度在15度以下、土壤较厚的山坡中下部,如山沟两侧、有壤质问层的河漫滩地、地表50~80厘米以下有土壤的地段及含盐量不超过0.2%、地下水位在1米以上的轻度盐碱地,营林期可缩短到10~15年。
造林前要根据地形确定整地方式。平原地区可
全面整地、带状整地或穴状整地。山地可修窄幅条田,或进行水平沟、水平阶及鱼鳞坑整地。轻盐碱地最好是修筑台田、条田或开沟筑垄。
造林时间视苗木种类而定。带干苗要在春季芽苞刚开始活动时造林,一般在清明前后即可。这时栽植带干苗的成活率最高,枯梢率低。如果用截干苗,宜采用秋季造林。用截干苗造林的优点是成活率高,树木生长快、干形好,便于培育通直的良材。截干高度以根桩不超过3厘米为宜。
刺槐造林的密度比一般阔叶树种稍大些。这样可以抑制其过多的萌蘖,促进主干的高生长和粗生长,防止干形弯曲。此外,造林密度的确定还要根据栽培目的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,以及营林精细程度灵活掌握。
刺槐宜营造混交林,生长量大,病虫害少。土层较厚的平原、低山区,可与杨树、柳树、榆树等进行混交;在石质山区可与油松、侧柏等针叶树混交。混交方式以带状为好,刺槐2~6行,其他树种4~6行。山地营造刺槐混交林还适宜用小片块状混交。
幼林抚育是刺槐林管理的重要措施,通过抚育可提高树木生长量,加强幼林的抗逆性,提高经济效益。主要包括松土锄草、扩坑培穴、踩穴、清淤、抹芽修枝及林粮间作等。
兴城市林业局肖德富和沈朝武曾撰文研究过,在辽宁西部地区营造刺槐林秋季比春季好。兴城市位于辽宁省西部,北纬40°16′—40°49′,东经120°5′—120°48′。1967—1986年平均年降水量590.1mm,最高年份908.0mm,最低383.5mm。年蒸发量1485.4mm。属于辽宁西部、河北北部半干旱气候类型。刺槐是兴城市,也是辽宁省西部、河北省北部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,刺槐造林面积占60%以上。营造刺槐林都是春秋两季。他们通过在兴城市30来年的林业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,认为这个地区造刺槐林秋季比春季好。秋季造刺槐林不但成活率高,有益于加快绿化速度,还可避开春耕农忙季节。